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月8日发布《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》白皮书。《白皮书》指出,能源活动是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,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。中国立足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,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,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,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,为实现“双碳”目标提供有力支撑。
中国持续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,因地制宜推进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,推广热泵、生物质能、地热能、太阳能等清洁低碳供暖,有效降低建筑领域碳排放。2024年,中国建筑用电占建筑能耗比例超过55%。积极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,北方农村地区累计完成清洁取暖改造4000万户以上。截至2024年底,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83%,较2020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。
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行动
(2025年11月)
中华人民共和国
国务院新闻办公室
目 录
前言
一、坚定不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
(一)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必由之路
(二)系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
(三)构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
二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
(一)非化石能源实现跃升发展
(二)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推进
(三)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持续提升
三、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深入推进
(一)产业低碳化进程加速
(二)清洁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完善
(三)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提升
(四)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新风尚
四、重点降碳路径全面落地见效
(一)节能降碳增效行动深入推进
(二)循环经济助力降碳成效明显
(三)自然生态固碳增汇效能提升
五、支撑保障体系不断夯实
(一)基础能力持续提升
(二)支持政策有力有效
(三)科技创新深度赋能
(四)市场化机制日益完善
六、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强大动力
(一)深度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
(二)推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绿色发展
(三)绿色低碳国际合作亮点纷呈
结束语
前 言
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,应对气候变化、推动可持续发展关系人类前途和未来。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,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,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,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平衡,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逐步凸显。近年来,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日益显现,全球行动紧迫性持续上升。
实现碳达峰碳中和,是中国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,基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大多边、双边场合阐述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坚定决心。2020年9月22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示,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、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。2020年12月12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了中国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。2025年9月24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进一步宣布了中国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,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更大动力和更多确定性,充分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道义与担当。
中国一向重信守诺、言出必行。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五年来,中国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采取有力行动、付出艰苦努力,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取得历史性成就,构建了全球最系统完备的碳减排政策体系,建成了全球最大、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,形成了全球最大、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,实现了全球规模最大、速度最快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,贡献了全球约四分之一的新增绿化面积,成为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,探索出一条发展中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路径,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、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。
2025年是《巴黎协定》达成十周年。十年来,全球气候治理虽然历经风雨,但绿色低碳发展终成时代潮流。当前,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,全球气候治理进入新的关键时期。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。只有采取扎实行动举措,才能让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目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,才能保护好地球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。
为全面介绍五年来中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取得的重大成就,分享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行动做法和实践经验,发布本白皮书。
一、坚定不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
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国家战略,广泛深入开展碳达峰行动,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,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、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。
(一)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必由之路
实现碳达峰碳中和,是中国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,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实现永续发展的基础。推进碳达峰碳中和,将经济社会发展转到绿色低碳轨道上来,能够切实维护能源安全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、粮食安全,为更高质量、更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环境保障。
实现碳达峰碳中和,是中国顺应技术进步趋势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。当前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。推进碳达峰碳中和,能够以绿色转型为驱动,促进经济、能源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,大力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创新、融合发展,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、新优势。
实现碳达峰碳中和,是中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推进碳达峰碳中和,意味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,有利于从源头解决生态环境问题,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,增强人民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实现碳达峰碳中和,是中国担当大国责任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动作为。在气候变化挑战面前,人类命运与共。推进碳达峰碳中和,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,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,需要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。这是用实际行动践行多边主义,展现了中国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坚定决心。
(二)系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
中国是拥有14亿多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,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任务还十分繁重,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多维、立体、系统的工程。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,中国坚持统筹发展和减排、整体和局部、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、政府和市场的关系,始终注重把握以下原则。
全国统筹。中国坚持全国一盘棋,强化顶层设计,把绿色低碳作为鲜明导向,融入国民经济循环各领域各环节。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充分发挥碳达峰碳中和统筹协调作用,会同各地区各部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。
节约优先。中国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,实行全面节约战略,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,大力倡导简约适度、绿色低碳生活方式,从源头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。
双轮驱动。中国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,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,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;同时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,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,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。
内外畅通。中国高度重视国际交流合作,有效统筹国内国际能源资源,大力推广国际先进绿色低碳技术经验;同时积极推动建立公平合理、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。
防范风险。中国坚持立足国情、先立后破,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切实保障能源安全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、粮食安全和群众正常生产生活,着力化解各类风险隐患,确保安全降碳。
(三)构建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
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,中国构建了全球最系统完备的碳减排政策体系——碳达峰碳中和“1 N”政策体系,明确时间表、路线图、施工图。
“1”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思想和顶层设计。国家层面出台了《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》和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》,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行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,部署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、节能降碳增效行动、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、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、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、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、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、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、绿色低碳全民行动、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等“碳达峰十大行动”。
“N”是重点行业、领域和各地区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。有关部门出台能源、工业、交通运输、城乡建设、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,煤炭、石油、天然气、钢铁、有色金属、石化化工、建材等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,科技支撑、财政支持、绿色金融、绿色消费、生态碳汇、减污降碳、统计核算、标准计量、人才培养、干部培训等碳达峰碳中和支撑保障方案。31个省(区、市)出台了本地区碳达峰实施方案。
二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
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和动力,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稳定。能源活动是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,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。中国立足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,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,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,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,为实现“双碳”目标提供有力支撑。